close

以圓形弧線取代式式必圈、多圈、“亂”圈,以松柔沉穩、舒緩開展的拳勢取代震足、飛腿、彈抖等剛烈發勁,從而使拳架變得沉穩舒展、松悅自然、身法中正、行雲流水、柔和緩慢,呼吸與動作配合而深、勻、細、長,故老少鹹宜,人皆可練、愛練

 

有四世門人生前曾問澄甫宗師:師所練太極拳,何以越來越慢,姿勢亦有修正?”澄甫宗師笑曰:太極拳術博大精深,學練、體用,皆無止境,拳姿每修正一次,拳速每放慢一回,對拳理的感知就加深一層,其妙無窮”

 

藝無止境,一層梯階一層天,拳越練味越濃淳,越練勁越老道

 

楊澄甫大架問世前楊拳並無大中小架人為之分,只有練架、用架功用之說練架即慢架、功力架用架即快架、技擊架所謂慢練快用、文練武用也

 

手捧太極震環宇,身懷絕技壓群英”

 

露禪拳技有練架、用架之別,練架“綿軟不剛”空松圓和、纏綿不斷,用架則“進退神速、虛實莫測、身似猿猴”。由此推論,楊露禪的拳術應該是一種典型的慢練快用、文練武用技術。

 

武禹襄,永年望族,文武兼修,先練洪拳,拳技精湛。道光13年(1883年)始同楊露禪學習得自陳長興的“綿拳”、“粘拳”,“得以瞭解露禪拳技概要”。咸豐2年(1852)探親河南舞陽得王宗嶽拳譜,繞道溫縣趙堡鎮訪陳清平,與其“研究(拳術)月餘,始得奧妙”。返裡後,以王宗嶽拳論為指導,專心鑽研拳技,將陳長興—楊露禪拳、陳清平拳、洪拳等多種拳術融會貫通,創新自成一家,成為武氏太極拳奠基人。

少候架集楊、武氏拳技之大成,其勢輕靈奇巧,圈小勁堅,以腰為軸、開合相生,進步必跟,退步必撤,轉換神速

 

拳界在談論楊氏祖傳太極拳技時,有“露禪闖天下,班候打天下,健候養天下”之說;在談論健候、少候、澄甫父子拳藝特點時,多有“少候走小架,健候走中架,澄甫走大架”,“大架開展,小架緊湊,中架守中”,“小架偏於技擊,中架偏於功力,大架偏於普及”,“小架難練,中架次之,大架易學”的評述。

故拳界在談論楊氏祖傳太極拳技時,有“露禪闖天下,班候打天下,健候養天下”之說

 

太極拳是練圓的拳,無圓不太極。圓的幾何圖形,可無限的放大,亦可無限的縮小,故小架緊湊亦可開展,大架開展亦能緊湊,中架守中既能開展,又能緊湊。究其何時緊湊、何時守中、何時開展,皆取決“因敵變化示神奇”的需要,又何能以固定不變的模式機械應對之。

 

拳架高低、動作幅度皆拳架形式,架低步大、拳勢幅度大開大展,底盤雖穩,身形必不靈活,且胸肋暴露,易為敵乘

 

架高步小、拳勢幅度收縮,身形雖活,底盤卻欠穩固,也易被敵所乘

 

中國武術發展至內家拳、太極拳,其人文情志、哲學智慧、思維模式,行為方法均達前所未有高度,對敵戰略戰術講求“有理、有利、有節”,禮讓為先、留有餘地,後發制人,“穩准狠”原則下“穩”字當頭

 

西拳弱肉強食,講求當仁不讓、出手見紅,“狠准穩“原則下“狠”字當頭

 

拳無論何種架別,均應因人、因地、因時制宜,身形高底、步法大小適度,上盤松沉、中盤活潑、下盤穩固,以達起動迅捷、進退自如,移形換位轉變靈活恰到好處,方能舍已從人、隨機就勢、借力打力,“白貓黑貓,逮住老鼠就是好貓”而不拘一格,又何必以“拳勢高低或動作幅度大小”論。

 

小架、中架與大架相比,內容、練法要豐富、複雜的多:同是攬雀尾掤手,小、中架有肩圈、胸圈、腰圈三道圈,大架改造修正為一道胸圈;同為三趟雲手,小、中架有一開一合、兩開兩合、三開三合之分,大架改造修正為一開一合;同為兩趟倒攆猴,小、中架有貓撲、採挒肘靠之變手,大架改造修正為一翻一開走定勢;同為玉女穿梭,小、中架含有偷桃、轆轤、簸箕、傳梭等拳勢變化,大架改造修正只取定式走四隅角;同為轉身白蛇吐信,大架減去了小、中架雀鵲穿枝變手;同為左右分腳變轉身蹬腳,大架抽掉了小、中架中的掛樹

 

小架致用、偏於技擊,中架主功、偏於增長勁力,大架體用兼備、利在普及。大中小架三者交相輝映,互為補充、相得益彰,從而組成了完整的楊氏太極拳體系。

 

 拳照五張,說明黑體排圖下:

 

 

 

 楊氏小架玉女穿梭之定式  

 楊氏小架玉女穿梭之定式—

 楊氏小架玉女穿梭之偷桃式  

楊氏小架玉女穿梭之偷桃式—

 楊氏小架玉女穿梭之轆轤式  

楊氏小架玉女穿梭之轆轤式—

 

 楊氏小架玉女穿梭之簸箕式  

楊氏小架玉女穿梭之簸箕式—

 楊氏小架玉女穿梭之傳梭式  

楊式小架玉女穿梭之傳梭式—

arrow
arrow

    jasonhan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